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陈斐琴:刘邓大军的“笔杆子”

2018年02月08日15:1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毛泽东曾经说过,夺取政权不仅要靠“枪杆子”,还要靠“笔杆子”。出生于广东兴宁石马,跟随刘邓大军驰骋中原,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过程的陈斐琴,就是军中的一支笔杆子。晚年的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编成了一部刘邓大军的“史记”。

跟随刘邓大军驰骋中原,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过程的陈斐琴,一个熟读当代军事学的大秀才。他长期担任刘邓大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后任《解放军文艺》主编、海军文化部部长等职。他一生著作等身,共出版四十多部一千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和回忆录,堪称刘伯承、邓小平研究专家。

1911年,陈斐琴出生于广东兴宁市石马山区,早年从梅州中学毕业后,到上海求学,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后到日本帝国大学留学。1933年冬,中国左联在日本恢复东京支盟,陈斐琴就是支盟成员之一(那时他使用的名字是陈松),并担任支盟文艺杂志《东流》的编委,是东京“国际戏剧协会”主要成员。在此期间,他与陈达人合作,翻译出版了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夜》等书;组织公演《雷雨》《复活》《洪水》和《马门教授》等进步戏剧;编辑出版《东流》月刊和《东流丛书》,大文豪鲁迅、郭沫若等都为该杂志投过稿。

回国后陈斐琴投笔从戎,来到一二九师跟随刘伯承转战南北,对刘伯承的战术思想、起居言行,点点滴滴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