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圓
2025年11月1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對未來5年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作出重要部署。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在黑土地喜獲五谷豐登,從林海探尋山珍百味,於廣袤河湖見証魚蝦滿艙……黑龍江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持續擦亮“九珍十八品”省域公用品牌。平野上稻浪千重,山林中茶果飄香,大海上漁排縱橫……福建唱好農業“山海經”,著力打造以寧德大黃魚、古田食用菌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產業。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有助於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食物消費營養化、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的需要。
藏糧於地,也要藏糧於技。科技上的突破,往往能夠引領生產力的質變。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以種源為例,黑龍江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為100%,高油高蛋白大豆、耐密宜機收玉米、優良食味水稻等一批新品種相繼問世,成功破解種源“卡脖子”難題。再看田管。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1.5萬畝無人化農場,智能農機集群通過高精度導航系統實現協同作業,無人收割機沿預定軌跡勻速推進,無人駕駛運糧車依循數字指令精准對接,整個作業流程無需人為干預、運轉有序。精准化耕作、智慧化養殖、數字化運營正成為現實,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躍升。
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全面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才能讓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如何讓星羅棋布的農田,匯入現代化大農業的江河?答案在“服務”二字。過去種地,有人開春就發愁:買種子化肥得跑斷腿,雇農機手得請好幾次,價格年年漲,干活還未必及時。現在好了,合作社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不用出力,坐等分紅。河南建成各類為農服務中心932個,全鏈條服務回應農戶需求﹔廣東加快培育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提升農機化生產和應急服務能力……這些因地制宜的探索,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與精准的政策支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才能讓各類服務主體有信心、有動力,讓廣大農戶得實惠、享便利。
沃野藏金,國本所系。錨定目標,改進路徑,完善制度,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定能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實現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9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