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軍報記者尋根行丨踏訪紅岩精神發源地和座座軍營,探尋“獄中八條”的強烈現實意義

2025年11月16日09:20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記者踏訪紅岩精神發源地和座座軍營,探尋“獄中八條”的強烈現實意義——

燭照靈魂的一面“明鏡”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彭冰潔

武警重慶總隊機動支隊基層風氣監督員講述廉政故事。王肸 攝

深秋,歌樂山烈士陵園陳列館。

走入館中,革命先烈用鮮血凝成的“獄中八條”赫然入目——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五、切勿輕視敵人﹔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八、懲辦叛徒特務。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主席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從八項規定說起,憶起“獄中八條”,語重心長地說:“‘獄中八條’作為烈士們臨終前給黨留下的血淚囑托,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這份“血淚囑托”,至今仍是我黨我軍推進正風反腐的一面“明鏡”。它跨越時空,燭照靈魂,值得我們反復誦讀、銘記在心。

思想蛻變和生活腐化是政治變節的開始

山城重慶,陽光明媚。

中午時分,陸軍某基地新兵團的就餐號准時響起,基地、團、營主官和新戰士一起走進食堂,排隊打飯就餐。

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單位擔負著重要的集訓任務和進出藏官兵中轉任務,人員多、涉及敏感領域廣,但無論是承擔集訓任務,還是負責中轉接待涉及的車輛、經費,或是日常參加學習訓練,從上到下都堅持“陽光是最好的監督員”理念,做到相關事項全部公開過程和結果。近年來,基地領導未出現一起經濟問題。

“生活腐化常伴隨貪圖享樂、不擇手段獲取財富的心理特征。”站在“獄中八條”誕生地,該基地領導現場剖析:為什麼“獄中八條”的頭一條就是“防止領導成員腐化”?因為思想蛻變和生活腐化正是政治變節的開始。平時貪圖享樂、生活腐化,戰時就可能喪失氣節、叛變投敵。

“個人的生活腐化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就容易演變為政治腐化,最終危害黨和革命事業。”這名領導講起當年重慶地下黨市委書記劉國定變節的故事——

在黨內取得一定地位后,劉國定私欲膨脹。他收入有限,卻追求奢靡生活。為貪圖金錢,他曾想利用職務之便,要求掌管組織經費的同志借錢給他做生意。上級調他到農村工作,他沉迷城市生活,以職權對抗。結果,劉國定被捕后迅速叛變投敵,致使100余人被逮捕,給黨組織造成重大損失。

據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的沈醉回憶:“毛人鳳一直認為自他主持保密局以來最得意的三大政績中,排在第一項的,是由於劉國定的叛變,重慶地下黨組織遭受重創。毛人鳳還把劉國定帶到南京,希望他破壞中共長江局黨組織……”

相反,紅岩英烈王朴,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富家子弟,在川東地下黨因經濟拮據工作舉步維艱時,動員母親變賣家裡全部田產,折合黃金2000兩,悉數交給黨組織作為活動經費,而他自己的生活卻非常儉朴。根據黨的指示,他到農村興辦學校,和教師們擠在一個破舊祠堂裡同吃同住,還和師生一起抬石頭、運泥土,薪金和普通教師一樣微薄。

“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清風正氣!”該基地官兵告訴記者,基地成立后,不少地方老板找各種關系說情遞條子,想讓基地領導在工程招標或物資採購上給予照顧。對此,基地領導不僅嚴詞拒絕,還立下鐵規矩:常委一律不許參加地方老板的吃請請吃,並督促領導干部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朋友圈。

生活的防線守不住,廉潔的防線必然失守。該基地進一步制訂完善干部管理規定,定期組織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增強防腐免疫力。

如今,“筑牢思想防線,守住廉潔底線”“崇尚儉朴生活,永葆清廉本色”已成為該基地官兵的共識和追求。

正風反腐要從小事小節抓起

“真沒想到,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竟然被革命先烈寫進了‘獄中八條’!”在白公館,記者現場目睹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一堂特殊的教育課。

該支隊一名新戰士,家庭條件優渥,到部隊后花錢仍大手大腳。領導批評后,他不理解:“工作干好就行了,怎麼花錢是個人的生活私事,支隊咋還管這個?”

參觀見學中,沿著木制樓梯登上白公館舊址二樓,該支隊領導在一組黑白照片前,給官兵講述一段往事——

烈士劉國鋕,出身四川瀘縣富商家庭,本可享受優渥的生活,卻毅然投身革命。平時,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生活上非常儉朴。地下黨組織決定派他到農村開展工作,此時家人給他謀了一個“美差”——到國民黨資源委員會當研究員。對此,劉國鋕毫不猶豫,按照黨組織的決定,遠赴雲南陸良,以教師身份協助當地黨組織開展游擊隊籌建工作。

1948年4月,劉國鋕因叛徒出賣被捕后,他的家人利用雄厚財力多方營救,只要他在退黨聲明上簽字,即可恢復自由。面對親人懇求、生命威脅,劉國鋕堅決拒絕:“我死了有黨,等於沒死!我如出賣組織,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最終,劉國鋕選擇拋棄榮華富貴、割舍骨肉親情,慷慨赴死,年僅28歲。

劉國鋕與叛徒劉國定的姓名隻有一字之差,兩人卻為何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該支隊領導的觀點引人深思:“兩個人的本質區別,恰恰在於他們如何對待和處理‘個人問題’。”

當年,紅岩先輩們經過認真對比、深刻反思,得出一條飽含血淚的結論:“從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較,經濟問題、戀愛問題、私生活,這三個個人問題處理得好壞,必然地決定了他的工作態度和對革命是否忠貞。”

“生活小節是權力觀、事業觀的‘透視鏡’。”看著照片中劉國鋕烈士堅毅的眼神,這名新戰士慚愧不已,“以前總覺得怎麼花錢是個人私事,殊不知,貪圖享樂是腐敗墮落的開始。管不住用錢、戀愛和生活作風等小事小節,很容易誘發並走向腐敗。今天一些領導干部貪污腐化,追根溯源,都能從這些方面找到原因。”

在參觀現場,這名新兵主動登台吐露心聲:“雖然我剛入伍,是名新兵,手中沒有權力,但如果在小事上不注意、小節上不檢點,久而久之,就可能在一個個‘微不足道’中自我麻痺、迷失自我,最終導致‘總開關’出現偏差。”

“如何對待生活、對待家人、對待朋友,本質上反映一個人如何看待手中權力,如何定位自己與組織、與人民的關系。”看到這名新兵的轉變,該支隊領導趁勢引導大家,“把個人享受放在首位的人,必然會把自己的職位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把工作視為負擔。”

很多官兵在思想辨析中談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出台中央八項規定開局,從抓月餅、抓賀卡、抓煙花爆竹等一個個小切口入手,剎住了一些曾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裡的歪風”等看似小事小節卻影響黨的健康肌體的頑瘴痼疾,我們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抓起,筑起拒腐防變堤壩。

近年來,針對官兵家庭涉法問題、婚戀情感問題、子女教育問題,該支隊還積極協調軍地有關單位,建立工作機制解難幫困,從源頭上減少官兵因小事小節出現腐化墮落的隱患。

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越要加強思想改造、政治鍛造、作風塑造

晚飯后,陸軍某部官兵齊聚一堂,觀看法紀案例警示教育片。坐在第一排的,是該部大校、上校軍官。依次往后,是各營連主官。

“我們每周二晚上都組織各級領導干部進行警示教育。”談起學習教育,該部領導告訴記者一件往事:多年前,友鄰單位一名領導在和地方商人交往中差點被“拉下水”。發現地方商人的真實意圖后,這名領導立即向組織報告。

雖然沒有釀成嚴重后果,但反思教訓沉痛:組織監督沒到位,讓這名干部滑向違紀邊緣﹔個人缺乏警惕,沒有防止被“圍獵”的經驗。雖然這名領導一心想長期獻身國防,可此事發生后深感愧對組織培養,年底含淚離開了部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獄中八條”特意指出,要“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當時,地下黨組織對此抓得不夠,致使個別領導干部背叛信仰——

解放前夕,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冉益智長期不認真參加學習,加之缺乏有效監督,致使其理想信念淡化,被捕當天就叛變,供出大批共產黨員。在他的勸說下,下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叛變,使江竹筠、李青林、雷震等多名黨員被捕。

“冉益智、涂孝文都是我們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他們叛變的共性原因是:不加強學習,缺少監督。”警示教育中,陸軍某部領導說,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越要加強思想改造、政治鍛造、作風塑造。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組織的教育監督,是對領導干部最大的關心愛護。

該部很多領導對此高度認同:每個領導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和資源。如果缺乏監督,很容易出現決策“一言堂”、花錢“一支筆”、用人“一句話”等問題。今天,個別領導干部之所以在腐敗問題上栽跟頭,都和不願意接受組織教育監督、缺乏廉潔自律有直接關系。

上個月,該部計劃採購一批訓練和文體器材,方案出爐后他們沒有馬上招標,而是召集具體負責人進行廉政教育,對可能遇到的拉攏誘惑腐蝕等情況進行預判研究,制訂對策措施。同時要求紀委對第三方和部隊領導進行全程監督,堅決防止領導干部干預插手招標。

由於監督有力,採購全程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大家都說,權力在監督下運行,全程公開透明,抵御拉攏腐蝕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訓練和文體器材拉進營區那天,看著機關干部興高採烈地分發器材,該部領導說:“只要我們主動接受教育監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對紀律規矩保持敬畏之心,就能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做到不越紅線、不碰底線,走好新時代強軍路!”

(採訪得到徐京華、李濤、石路、梁志誠、張瀧大力支持)

記者手記

清水見底 明鏡照心

“獄中八條”誕生於渣滓洞、白公館的黑暗牢獄,卻如一股清泉滌蕩初心,如一面明鏡燭照靈魂,為今天政治整訓和正風反腐提供了深刻的歷史鏡鑒。

一個政黨、一名干部,若想永葆健康,必須有“清水見底”的純潔、“明鏡照心”的坦蕩。生死關頭,革命先輩將黨組織遭受破壞、少數領導干部腐化叛變的原因,毫無保留地置於歷史的聚光燈下,用血淚凝結出“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的朴素真理。

水清,則泥沙畢現﹔鏡明,則毫厘可鑒。我們每一個后來人都應該問問自己:面對誘惑,內心是否依然澄澈?行使權力,動機是否純粹如初?深化政治整訓中,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常攬鏡自照、檢視內心,發現塵埃及時清掃,做到 “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真正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責編:李楓、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