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09:18 來源:光明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長城走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願軍將士面對陌生的戰場、陌生的敵人,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把靈活機動戰略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在這場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的現代化戰爭中,志願軍正確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為人民軍隊以弱勝強的優良傳統和軍事法寶。
在朝鮮戰場,志願軍所面對的敵人,是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軍”(美軍佔90%以上)以及南朝鮮的李承晚軍(也叫偽軍)。總體上看,偽軍數量多且擁有美式裝備,但其兵員整體素質和戰斗力較差,是朝鮮戰場敵人的薄弱環節和短板。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黨中央在決策出兵和制定作戰方針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先打偽軍的思想。在志願軍入朝前幾天,毛澤東同志在電報中提到這一思想,指出:“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此后在戰爭初期又反復提及。正因為毛澤東同志等決策者“均認為打偽軍有把握”以及“參戰為必需和有利”,這也成為志願軍出兵與否的重要考量。
從抗美援朝戰爭的五次戰役看,只要將偽軍殲滅或大部殲滅,整個“聯合國軍”的攻防陣地就被沖垮,造成敵軍的被動和潰敗。事實証明,先打偽軍的策略既切實可行,也成效顯著。未來戰爭“首戰即決戰”的特征更加鮮明,這就要求我們要進行廣泛的戰前動員和充分的戰爭准備,特別是依托全域情報體系,通過衛星偵察、網絡滲透、無人抵近等手段,實現戰場態勢的穿透式認知,為作戰提供決策支撐。
《孫子兵法·計篇》把“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作為用兵打仗的制勝之道。志願軍入朝是在極其隱蔽的條件下進行的。為嚴格保守秘密,毛澤東同志在電報中要求“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四時即停止,五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因此,當大量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向預定戰場開進之時,敵方依然認為中國不可能大規模出兵。朝鮮戰場出現了千載難逢的“極好機會”:“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之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之后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談攻擊的問題。”於是,我軍迅速改變原定計劃,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對偽軍發起攻擊,首戰告捷﹔接著,於11月初在雲山與美軍激戰,首創以劣勢裝備殲滅現代化裝備之敵的先例。接下來的幾次戰役,志願軍屢屢捕捉戰機,利用戰場上的突然性,打得敵軍措手不及。
用兵之道,貴在出奇制勝。這也啟示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常態化實兵演習、常規化戰備拉動等欺詐性軍事行動,令敵方對真實的進攻征兆產生認知疲勞﹔綜合運用隱身技術、網絡靜默、全頻譜電磁偽裝等手段,在對手情報監視體系內制造“戰爭迷霧”。
發揮運動戰和夜戰的特長。這從根本上說是由朝鮮戰場的實際決定的:敵人火力和突擊力強,機動快速﹔佔據明顯的空中優勢,掌握著制空權,志願軍白天行動受到極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必須揚長避短,通過開展運動戰和夜戰,最大程度限制敵人現代化技術裝備效能的發揮。因此,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多次指示志願軍要廣泛地進行夜間作戰和尋機同敵打運動戰。在戰爭第一階段,我軍以夜戰為主,連續進行了五次運動戰戰役,並把夜戰發展成為戰役規模。也要看到,任何作戰樣式都是相對的,比如,當我軍在一個方向上集中兵力以運動戰實施進攻時,往往需要另一個方向的陣地戰進行防御以牽制敵人﹔雖然夜間作戰是主要的,但必須力爭有利條件下的白天作戰等。
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我軍在長期革命戰爭過程中形成的運動戰和夜戰的特長,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其具體形式正經歷深刻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比如,微光夜視儀等夜視器材的大量應用,利用紅外鏡頭進行夜間偵察的無人機和協同突擊的無人車正成為夜戰新銳﹔部隊機動實現情報、指揮、火力的無縫銜接,“動中通”“動中打”的水平更高。
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轉向陣地戰。敵我雙方經過前五次運動戰的激烈較量,侵略軍被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戰場上總的力量對比已趨於均勢。雙方開始停戰談判,戰爭進入邊打邊談、打談結合的新階段。針對這一變化,陣地戰由輔助的作戰形式轉變為主要的作戰形式,並賦予其新的特征:從規模上看,由局部戰線發展到整個戰線﹔從性質上看,由一般野戰陣地發展到堅固坑道的陣地﹔從任務上看,已由主要用於防御、消耗敵人,發展到攻防並重和逐漸轉向以殲滅敵人為主。在陣地戰時期,我軍不斷創新戰法,以“零敲牛皮糖”“冷槍冷炮”狙擊活動,積小勝為大勝,促使戰局不斷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我軍在裝備劣勢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把陣地戰作為輔助的作戰形式。但在現代戰爭特別是未來戰爭中,要大力研發為陣地戰賦能的技術和裝備。比如,確保陣地在被分割包圍時仍能保持信息暢通的智能感知與數據鏈,用於巡邏、偵察、補給甚至前沿打擊的無人化值守平台,快速構筑工事的裝備、堅固的預制掩體模塊等,使戰場陣地不再是被動挨打的“盾”,而是主動設套、體系賦能、高效消耗的“帶刺的鐵絲網”。
(作者:李步前,系原解放軍后勤學院副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編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