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二龍濤河 百鳥翱翔(我家門前有條河)

講述人: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二龍濤河民間河湖長 潘晟昱

2025年11月08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二龍濤河淺水濕地吸引了大量白鶴停歇覓食。
  潘晟昱攝(人民視覺)

  晨光裡,二龍濤河波光粼粼,幾隻白鶴掠過,翅膀帶起漣漪。岸邊的蘆葦叢中,有護飛隊志願者舉著望遠鏡、拿著筆和本,觀察、記錄鳥類的情況。

  二龍濤河發源於內蒙古,在吉林白城市鎮賚縣匯入月亮湖。它沿途孕育出的泡澤連成了一片片水域,是白鶴等水鳥的樂園。

  小時候,我常在河邊追蜻蜓、看候鳥。河水清冽、水草豐美、飛鳥成群的景象,是烙印在我腦海裡的畫卷。可后來,這幅畫褪色了。大約20多年前,因為干旱少雨、截流筑壩,二龍濤河斷流了,濕地干涸、湖泊見底,候鳥也不見了。

  轉機出現在2014年。河湖連通工程開始實施,嫩江、洮兒河的清水奔涌而來,干涸的濕地慢慢充盈,枯萎的植被抽出新芽,候鳥又回來了。我蹲在岸邊,看著家門前的這條河重現生機,心情特別激動。

  2021年,白城市組建民間河湖長隊伍,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拿到河湖長証件的那天,我暗下決心:“從今往后,我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好好守護二龍濤河。”

  光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我牽頭組建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吉林白城護飛隊,帶著志願者們開展“護飛行動”。大家春天護鳥遷徙,夏天查巢育雛,秋天清網拆套,冬天巡河值守。

  這些年,我們不僅記錄了幾十萬張候鳥影像,還救下過受傷的白鶴、東方白鸛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我知道,守護河流的力量正在生長。這份堅持,也讓我們收獲了認可:2022年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願者等榮譽不僅是頒給我的,更屬於所有護河護鳥的人。

  鎮賚縣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是“中國白鶴之鄉”。優質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專家學者來這裡採風、考察。我也經常擔任向導、參與生態科考,介紹大美家鄉,心裡滿是自豪。

  鳥兒的蹤跡,是河流生態的“晴雨表”。如今,在二龍濤河沿岸,白鶴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連多年未見的青頭潛鴨也不時現身。

  河水奔流不息,努力堅持不懈。我會一直用腳步丈量責任,守護這一方清波蕩漾、百鳥翱翔。

  (本報記者孟海鷹採訪整理)

  

  【記者感言】

  偶遇二龍濤河,是在驅車趕赴鎮賚縣大呼拉村的途中——那邊的重度鹽鹼地上種出了茭白,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煙雨蒙蒙,河水漫散於沼澤濕地中。風景太美,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河枯水斷。農技人員說,正是今天這樣豐富的水系資源,為茭白種植提供了基礎條件。一條河的新生,給當地人帶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風景美、產業興、腰包鼓,生態向好,全盤皆活。

  在潘晟昱的心裡,二龍濤河就像孩子一樣可愛。他自己,也從河邊嬉戲的孩童,成長為記錄者、守護者。讓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們加入了守護的行列,助力二龍濤河流向美好的未來。願一代代的孩子們,也都能在這條美麗河流的陪伴下茁壯成長、奔向幸福。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8日 04 版)

(責編:彭靜、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