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朱德與他的農民朋友

2025年07月29日08:3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222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陝甘寧邊區召開勞動英雄大會及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同時舉辦了邊區生產展覽會。楊步浩作為延安縣農業勞動模范,受邀出席會議。正是在這次勞動英雄大會上,楊步浩第一次見到了朱德。

會議期間,楊步浩得知,按照邊區政府的有關規定,朱德每年要生產三石細公糧上交。楊步浩提出,朱德平時工作繁忙,自己作為勞動模范,必須替朱德分擔一部分任務。會后,楊步浩立即向延安縣政府提出申請,為朱德代耕一石公糧。由於楊步浩態度堅決、誠懇,延安縣政府同意了他的請求。

1944年夏天,代耕的麥子收割完了。7月23日一大早,楊步浩趕著毛驢,風塵仆仆地前往王家坪,給朱德送代耕公糧。朱德握住楊步浩的手,親切地說:“謝謝你!”隨后他們就坐在一塊談敘起來。朱德聽說楊步浩的妻子患病,就再三勸他說:“你婆姨(妻子)的病治不好,可以送到我這裡來,這裡有好醫生有好藥。”朱德留楊步浩吃飯,並帶他參觀自己經營的菜園。第二天楊步浩回去時,朱德又把親手種的又紅又大的西紅柿裝了滿滿一筐,讓楊步浩帶回去給家人及鄉親們品嘗,最后還一再囑咐他要把庄稼種得更好,為生產支前作貢獻。從此之后,朱德與楊步浩成了不是親戚、勝似親戚的好朋友。每逢春節,楊步浩總是穿著整潔的衣服,趕幾十裡路,喜氣洋洋地與大家一起,給朱德等中央領導拜年,並匯報一年來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朱德等中央領導的關懷下,楊步浩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大大提高,除了自己努力生產、多打糧食外,還組織起變工隊(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農業生產中集體互助的勞動組織),積極幫助有困難的農戶發展生產,熱心興辦公益事業,是大家公認的信得過、靠得住的模范帶頭人。1945年1月,在陝甘寧邊區召開的群英會上,楊步浩被評為甲等農業勞動英雄。

1945年11月28日,楊步浩迎來了40歲生日,毛澤東和朱德特意派代表前去祝賀。當接過朱毛兩位中央領導贈送的“與人民同壽”的大紅綢幛和20萬元邊幣賀禮時,楊步浩激動得兩眼含淚。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雖然工作繁忙,但從未忘記遠在延安的農民朋友。1961年,在國家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朱德一直牽挂著楊步浩的生活,在自己極為緊張的定量供應中,給楊步浩寄去幾塊布料,讓他和家人做身新衣服。楊步浩也多次給朱德捎來延安的小米。

1975年4月,楊步浩得知毛澤東、周恩來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乘坐火車來到北京探望。因兩人均在住院治療,不便會客見面,便委托朱德代為接待。當秘書將此事告訴朱德時,朱德激動地說:“延安的楊步浩來了,快請他到家裡來!”4月25日,楊步浩來到朱德家中。朱德緊緊握住楊步浩的手,熱情地把他迎進客廳,招呼他在自己身旁坐下。朱德關切地詢問延安群眾的生產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臨別時,朱德在楊步浩的筆記本上親筆題詞“延安應該趕大寨”,勉勵他發揚光大延安精神,把延安的生產搞上去。朱德還拉著楊步浩的手,反復叮囑回去一定代他向延安的父老鄉親們問好。這是兩位老朋友的最后一次見面。

(摘編自《百年潮》2025年第6期 鄭偉/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