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2022年06月24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市基層工作,到社區、進小區、訪居民,在不同場合對基層黨建、基層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系統建設整體建設,作出工作部署,完善制度規范,明確重點任務。中央組織部召開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出台《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等,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經過不懈努力,黨在城市基層的組織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新型社會治理藍圖在全國各地徐徐展開。
街道社區網格同發力,建強基層黨建堡壘
伴著虫鳴的午后咖啡,帶著煙火的美味燒烤……雲南昆明文林街和文化巷如今是春城的著名地標。而過去這裡一到夜間,路邊就支起宵夜攤,環境臟亂差、車輛到處停、經營無証照,居民們不堪其擾。
按照昆明推行的“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做法,屬地華山街道啟動“吹哨報到”機制,組織公安、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開展20余天的集中整治,街巷秩序大為改觀,切實提升城市地標“顏值”,贏得周邊商戶居民一致“點贊”。
街道是城市管理中承上啟下的關鍵層級,各地認真下好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先手棋”,讓街道黨組織成為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軸心”。
明責,讓街道去抓該抓的事。各地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全國有80.8%的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任務。北京制定街道職責清單,明確黨群工作、平安建設、城市管理、社區建設、民生保障、綜合保障等6大板塊110余項職責。廣西建立街道職責准入制度,嚴禁職能部門將自身工作任務直接下派給街道。
賦權,讓街道能抓該抓的事。各地按照重心下移、權責一致原則,賦予街道黨組織綜合管理、規劃參與等職權,並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賦予街道應急處置權。目前,全國共有88.1%的街道被賦予相關職權。北京等地推行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強化街道的統籌協調權和督辦權。天津創新“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體制,明確街道為基層治理主戰區,黨工委書記為總指揮,對相關職能部門擁有力量調度權、工作評價權和人事建議權。
擴能,讓街道抓好該抓的事。各地整合街道黨政機構設置,推進編制力量向街道下沉。浙江按照“功能集成、扁平一體”原則,推動街道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四個綜合平台建設。陝西逐步將安全生產、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等適宜街道承擔的行政處罰事項交由街道承擔,實現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
…………
各地積極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街道管理體制,使街道從“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樞紐”轉變。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底盤”,也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各地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切實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堡壘聚合作用,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做好加減法,確保社區有資源有能力服務群眾。各地加強對社區的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持續開展減負專項行動。全國99.8%的社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社區達98.7%。吉林將各部門支持社區的政策、資金、項目整合起來,由社區黨組織統籌使用。江西景德鎮明確不得將社區作為拆遷拆違、環境整治、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疫情暴發以來,社區黨組織統籌下沉到基層的各種力量、各類資源,有效阻斷社區疫情擴散蔓延。
堅持職業化,打造高素質社區工作者隊伍。各地持續深化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崗位等級序列,完善選育管用全鏈條管理機制。山西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通過明責定級、以考促干,有效調動了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工作積極性。遼寧、吉林等地建立社區干部學院,加強專業化培訓。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工作者當好“政策宣傳員”“衛生消毒員”“物資快遞員”“心理疏導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著眼效用強,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各地統籌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互聯互通的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園地。廣東深圳、廣西桂林、內蒙古包頭等地建立市、區、街道、社區一貫到底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平時做好服務黨員群眾工作,疫情防控中,下沉干部、志願者等各種力量在此集結,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等各種資源在此集散,助力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
…………
不少群眾表示,在疫情期間,身邊黨群服務中心亮著的黨徽,是他們的希望“燈塔”。
“綠地一度被破壞、黃土裸露的嘉誠花園,如今草木成蔭﹔江鷺花園原有的衛生死角,已‘變身’為居民的睦鄰休閑點﹔居民有了帆船、游艇體驗活動,業余文化生活得到豐富。”談起加強小區網格黨建后帶來的種種變化,福建廈門園山社區黨委書記蕭娜芬充滿了喜悅。
近年來,各地堅持把網格化管理作為推進精細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把基層黨組織的根扎進小區網格,把服務送到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層,激活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
山東開展小區網格黨組織集中覆蓋行動﹔福建推行“近鄰黨建”﹔江蘇蘇州打造“根系工程”……各地將黨建、治理、服務等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把黨組織建在小區網格上,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真正做到“網格零距離、黨群一家親”。
此外,各地積極推進“紅色物業”,強化物業黨建聯建,推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協同聯動,共同解決小區環境衛生、矛盾化解、停車管理等民生實事。著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居民自治、基層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創新搭建居民協商議事便捷平台,組織發動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激發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的內生動力。
抓實新領域新區域新群體,把黨建覆蓋到最活躍的地方
“被人惦記著的感覺真好。我們常年在外邊跑,今天收到這份暖心的祝福慰問,很感激。”廣東深圳一名快遞員說。
2022年1月28日,農歷臘月二十六,深圳梅林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一串串小燈籠、一個個虎年吉祥物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近百名外賣員、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歡聚一堂,社區工作人員端上了熱騰騰的水餃。
在深圳,從事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工作的人口超過30萬。“渴了有水喝、熱了能乘涼、累了能歇腳、困難能協調”是他們最普遍的訴求。深圳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標准化建設數百個“暖蜂驛站”,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針對城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大量涌現的實際,各地不斷創新黨建工作理念、思路和方式,及時健全領導體制機制,抓住平台企業這個關鍵,落實街道社區黨組織屬地管理責任,把新就業群體有效納入城市基層黨建格局,在城市發展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整合力量,解決快遞員住宿難、分揀難、進小區難等問題,推動部分街道為2100多名快遞員提供公租宿舍,新建10個快遞集中分揀點。
浙江引導11.9萬名快遞員到社區報到,以黨員為骨干組建“先鋒騎手”服務隊,參與社區巡防、反詐宣傳、照料獨居老人等志願服務。
廣東廣州、陝西西安等地以黨員快遞員為骨干組建志願服務隊,參與做好異常情況預警、突發事件直報、封控區物資配送等工作,構筑起一道道流動的“保障線”。
…………
給予暖心關懷、賦予重要角色,推動新就業群體積極融入城市基層治理,黨組織在新興領域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
江蘇南京新街口商圈,經濟活躍、人員密集,在不足1平方公裡區域,活躍著近2000戶商家,10萬多名從業人員。加之新街口商圈分屬玄武、秦淮、鼓樓3個行政區,基�